星期六, 1月 23, 2010

韓國滑雪記-行前準備

工作緊繃到了極限之後,就很想休個長假,加上小孩大了,也沒有去過韓國,加上聽聞同事之前去滑國的價格實在是便宜,所以目標就先打定主意到韓國滑雪。首要大目標敲定之後,就開始訪查的工作,這部份當然就交給老婆處理。結果調查完的結果發現,比較低價的團體行動大部份都是滑雪時間較短,大約都只有半天到一天的行程。以我年輕時去過日本滑雪的經驗,我知道這沒辦法學到滑雪的技巧,頂多只能玩票一下,再加上好不容易才能休假一次,參加價格較為便宜的團通常都有一個缺點就是參觀的景點過多,也就是交通的時間會多了點。在團體行動裡集合行動都要時間,我不是很想花我寶貴的時間在集合上,所以就算有些韓國團真的很便宜,才台幣一萬初頭,不過第一滑雪時間不夠,第二觀察行程交通時間花掉太多,所以就被我打槍了。

既然要找滑雪時間夠,考慮到全家都不會滑,有中文教練教當然更好,年輕時到日本滑雪,雖然日本同事努力教我滑雪,最後結束一天的滑雪之後同事還是請我打個X的Mark代表不及格的結束。

FLM10_11



最後我們找到的是中國民國滑雪滑草協會所出的團,出發前其實看了行程,吃住都不算好,這在出發前大概就有點譜,不過滑雪的份量足,加上還有一個教練兼差導遊,全部的行程就是待在滑雪渡假村,算是相當符合我的需求,另外吃住比較差也有反應在價格上,於是就報名囉。

行前準備還算簡單,以前我帶Gore-Tex的外套去,還是當場被日本同事打槍,同事另外借我穿的雪衣雪褲還真是保暖,所以我這次就不打算買了,用租的就好。另外老婆小孩平日就怕冷,毛線帽、手套已經不少,再加買一些毛襪手套即可,太陽眼鏡再加買一支小孩用的即可,當然所有的東西都是老婆張羅的,我只負責出一張嘴,就這樣行前準備就算完成了。

星期六, 1月 16, 2010

咖啡大師

這是我家的義式咖啡機,是Rancilio S-24,個人已經覺得相當高檔了,拿來當少量沖煮量的營業機大概都還可以。

DSC_8197

這台是我的磨豆機,Isomac Gran Maccinino Espresso Coffee Grinder。等級也不差,咖啡專業網站大概都是評為prosumer等級的機種。

DSC_8198

至於我的豆子,都是來自我那專業的老弟自行烘焙的咖啡,這口味是他試了很久調出來的Bobby Blend,混合了特定比例的各種豆子,我覺得相當好喝。在這裡幫他打一下廣告,他也有單賣咖啡豆喔。


主題是煮義式咖啡那麼久,就是不太穩定。有位專業的咖啡親戚的好處就是我就跟弟弟拿了沒有導流槽的沖煮頭,據他說這樣可以用來觀查咖啡粉是否有裝填好,用以改善自身的技巧。沖煮頭就是平平的,沒有導流槽的這種。所以一旦咖啡粉沒有裝好,水就會四處亂竄,造成某些地方咖啡過度粹取,某些地方的咖啡粉沒有流過加壓的水。

DSC_8193

結果平的沖煮頭一上線,就是噴的到處都是,有多慘?看看下面的圖就知道,我平常喝的咖啡就常常是這樣,難怪有時煮出來超好喝,有時煮出來就不太好。ps. 這裡的不好喝如果是相對比較的結果,請勿以為不好喝是比三合一的難喝的那種。

DSC_8194

趁老弟來我家的時候,我就立刻請教專家,經由專家煮了一杯,哇賽,居然連噴都沒有噴,加了牛奶之後,超好喝的。然後再換我上場,看起來裝填的手法好像都有學到,但是一沖煮,仍然是噴的到處都是。連續換手幾次,機器一樣,磨豆機一樣,豆子也一樣,唯一有差別的就是裝填手有差別。只要是專家操刀,就是天殺的好喝咖啡,換成我立馬就變成苦味的咖啡。這真是太神奇了。

連續練了十幾杯之後,我稍微可以到噴的比較少的程度,味道也提昇不少。

DSC_8196

可以看一下這張比較圖,左邊是噴的亂七八糟,右邊稍好一些。目前我進步到約五成可以完全不噴。只要不亂噴,咖啡的口味幾乎都有一定水準以上。煮到這種程度,當下我更覺得花錢買咖啡機的錢又更有價值了點。

後記:咖啡大師當然不是我,我老弟可能也會覺得他不到那個程度。但是在我心目中,老弟是有那個水準的。

星期一, 11月 02, 2009

穿條紋衣的男孩

More about 穿條紋衣的男孩

說真格的我真的覺得不要看這本書,看完後心情好沈重。
其實書裡的納粹,一點都不尊重他人,或根本不把其它人當成"人"看,在目前的現實生活中,還是比比皆是。

我有疑問,為什麼我看完後心情會這麼沈重?書裡是站在一位德國小孩的眼裡看世界,如果站在猶太小孩的立場,描述同樣的故事,我會同意震撼嗎?

星期日, 10月 25, 2009

K&N 空氣濾清器清潔

上次據說清潔空氣濾清器是10000km公里保養時,目前已經27xxxkm, 整整又跑了17xxxKm,差不多是該保養的時候了。

K&N空濾清潔組有二罐,一罐是清潔用,另一罐是油。
按照說明書一樣一樣來,首先噴上清潔劑,靜待十分鐘讓清潔劑將灰塵溶解,然後用低壓水沖開。此時可以看見原先是灰黑色的濾網依稀看到白色的濾網。如果不夠乾淨,就再重複這步驟一次,說明書特別寫明不用太在意小塵點,要把它清到一塵不染是不切實際的。

接下來稍微晃晃將水甩乾,然後放置到乾。我放在通風的地風至少放了二小時以上。說明書寫明不要用其它加熱、強風的方式弄乾。晾乾是唯一的方法。

等到乾了後就可以開始上油了,專用油是紅色的,只上一面,上完整面後靜置二十分鐘,它會慢慢滲透到另一面,等廿分鐘後檢視另一面,看看是否有紅油未滲透到的地方,如果不夠,再上油一次,繼續靜置廿分鐘,重複此步驟。注意不要一次上太多油,一層一層慢慢加油讓它慢慢慘透到另一面。說明書寫上,如果你加了太多油,導至靜置廿分鐘後油滴出來,那表示你上太多油了,此時唯一的方法就是從第一步做起,就是噴清潔液,從頭來過一次,所以切記不要急一次上太多油。

檢查另一面,等到另一面呈現均勻的粉紅色,就表示完了。再將空濾網依拆下的相反順序裝回即可。

DSC_7993

17000km的痕跡,裡面還真髒,還有一些油漬,不知是不是上次保養加過多油的結果?

DSC_7994
快變成黑色的濾網。已經噴上清潔劑溶解中

DSC_7995
用清水沖過後的空濾,隱約看出來原先是白色的材質。

DSC_7996
風乾後上油的另一面,此時大部份還是白色的。

DSC_7999
上第二次油之後,紅色部份越來越多了。

DSC_8000
接近完成的情形。

ps. 完成後天色已經暗了,所以就沒有再拍照了。

星期六, 6月 27, 2009

以使用情境介紹的Plurk 噗浪

Plurk是什麼?

很多東西要介紹起來,還不如直接去將功能玩過一次,就能了解。以前,不了解文書處理、試算表,是什麼樣的東西,就是照著使用手冊,一項一項操作,就能了解大概的意思。Plurk當然也有操作手冊和FAQ,不過我想寫以使用情境來使用Plurk的例子。

Instant Messager (IM) ,就是MSN、Yahoo即時通啦。都可以在Title上打上一些心情。用來表示當時的心情,通常打上後,所有你的朋友都會看到。比較有名的例子如下

1185687989_203919

但是這樣子的心情紀錄稍微有個缺點,就是心情一直換,其實並沒有之前的紀錄,就是你一年前的心情歷程其實你沒有記下來。另外一個缺點是,朋友並沒有再分權限的功能。例如想講些公司的壞話可能就要有點顧忌,因為MSN實在太好用了,你的朋友可能什麼場合都有。

回題,Plurk有什麼功能?他可以紀錄你當時的心情。就像MSN的暱稱一樣。只是它能夠將歷史紀錄下來。再來,他的紀錄可以選擇對那些人發送,可以指定好友或是特定的人士才能看到你的特殊留言,所以只要你設好權限,就可以放心講XX的壞話。

可是光這樣並不足以撼動人心,因為這樣並沒有很好用。如果你要三不五時就網站上巡田水,那對我說是不可能的事。對我來說,Plurk可以跟IM整合,你可以將Plurk bot設成你的連絡人其中之一,你只要對Plurk bot (就是Plurk機器人) 送訊息,它就會將訊息貼上你的心情。這樣就很方便了,因為你連browser都不用開就能貼plurk,再來,如果你有設定追蹤朋友的Plurk,它還可以在朋友有發出Plurk時,送到你的IM上,這裡的IM還包括 MSN, Google talk, Yahoo messenge。你也可以直接在IM上就直接回貼在朋友的Plurk上,有點像是MSN的群體討論,不過更沒有時間性的限制。

目前我是設成Plurk追蹤送訊息到Google talk上,因為google talk有功能當你離線時,會將message 轉成mail,這點對我來說相當方便。一旦整個設定完成,連plurk的網站上都不用上,相當方便。

所以使用的流程就是
case 1: 想發心情訊息
1. 打開IM, plurk bot 送訊息,結束。 (就這樣而以)

case 2: 吐槽朋友的過程
1. 從IM bot收到訊息或電郵通知。
2. 短訊有帶一組數字,例如#123456,將這組數字帶在你要回的訊息最前面,就是回應這訊息。例如"#123456 真好,有人可以出國了"。(也是只有這樣而以)

好了,這就是我弟所說的遲鈍雨人的Plurk介紹